近年来,一些不法维修厂以车辆免费保养、免费修理划痕等名义诱惑消费者到店维修,随后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故意制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公司理赔金,导致消费者车险理赔记录虚增、车险保费上浮,损害消费者权益。近日,刚为爱车完成续保的陈小姐就遇到这样的糟心事。业内人士提醒,车主在遇到类似的推销信息时应提高警惕,同时注意保管好个人信息,谨防被不法分子利用,必要时可再次拨打客服电话撤销出险和进行投诉。
维修厂“免费维修”藏猫腻
去年8月,陈小姐收到一通自称是某大型财险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表示,近期公司对于老客户有一次免费维修的服务赠送,并询问陈小姐是否有意愿前去体验。“想到车上刚好有个小刮擦一直未修,加上以为是保险公司的活动,我就决定去店里享受一下这个服务,没想到就这么被坑了。”陈小姐告诉记者,很快自己就收到一条确认短信,要求其前往该次服务“指定”修理点检测。
根据指示,陈小姐在约定时间独自驾车前往了这个位于广州市天河区车陂南附近的修车厂。据其回忆,该车厂位置很偏僻,且店面较为破旧,跟自己之前去过的维修厂感觉都“不太对”。到达修理点后,工作人员就给陈小姐的车做了一次全面检测,并给她报了一个3200多元的维修价格,并示意其拨打保险客服电话。
“这个价格比要一般的修理店贵,不过工作人员一直跟我强调是免费的,而且不算出险。虽然一开始有点犹豫,但当时以为是保险公司的免费服务,就没有多想了。”陈小姐表示,拨打电话与客服确认了身份资料以后,这名工作人员以活动兑现确认为由接过电话继续陈述和沟通。
过没几天,陈小姐收到一笔3200多元的费用,与修车的报价相等。“我还以为这仅仅只是活动的返还,没想到这是一笔出险理赔的理赔金!”陈小姐告诉记者,在最近为车辆续保时,保险公司告知自己,由于出险一次,来年的保费将失去8折的优惠,直接上涨了两千多元。“我知道这是被修车厂‘套路’了,要知道维修是要被出险的,我是绝对不会去的!”
类似骗保事件时有发生
对此,上述大型财产险公司回应表示,由于该报案电话乃陈小姐亲自呼出,且当时已与客服确认了身份信息等,则此次出险默认为陈小姐自己出险。同时,财产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汽修厂为了骗取保险公司理赔资源,有时会刻意套路客户出险,或者制造一些事故来出险,让险企防不胜防。
据悉,类似的维修厂骗保事件时有发生。去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六则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其中第一例就是汽修单位利用保险消费者信息骗取保险金的事件。业内人士指出,在商车费改以后,车主不愿意为了小剐小蹭出险,修理厂少了很多理赔资源和提成收入。部分不法商家就会故意制造一些促销活动来诱骗车主到店修理,从而达到骗取保险公司理赔金的目的。“很多车主一开始未了解清楚状况,待到续保时才发现自己踩坑了。事实上,来年保费是与出险次数紧密挂钩的,这样的‘小恩小惠’不能贪啊。若要避免上当受骗,消费者在接到类似营销电话时,一定提高警惕,反复确认对方身份信息,确保是保险公司官方渠道客服热线以及活动优惠才能相信。”上述业务人士表示。
“被出险”可联系客服撤销
如何能避免踩到类似的陷阱呢?具体来说,车主可以先确认对方是否来自保险公司官方渠道。据悉,凡是保险公司的促销活动和员工信息,均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全国统一客服热线进行验证,非官方渠道发布的内容不能采信。目前,保险公司的官方客服热线,一般为以9字开头的五位数或者是以400开头。消费者在收到类似营销电话时,可以询问对方的工号,然后再拨打保险公司的官方客服热线进行确认。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被出险”的情况,仍有解决办法。“具体来说,客户可以在被动出险后,亲自拨打客服热线来撤销出险。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理赔款还没到账,客户只要拨打官方客服热线就可撤销出险,另一种就是理赔款已经到账,客户需要将赔款退回给后台以后再做追偿,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当客户成功撤销以后,来年的保费都不会受到影响。”平安产险一名车险业务人士表示。
“如果消费者遇到上述修理厂代为出险的情况,可以及时联系保险公司官方客服或者查勘员,了解本次索赔对来年续保的影响,及时进行出险的撤销。如若遇到情况严重的,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客服反映,并请求保险公司协助取回爱车,这样也有利于保险公司理赔部门对此类维修厂进行重点跟踪,及时打击类似‘骗赔’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众诚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