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又是一年考试季,近期部分地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进入考试阶段,比如广西事业单位考试将于2019年5月19日开考。而往往临近考试期间,均是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高峰期。一些不法分子把目光瞄向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他们利用考生及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以“一劳永逸”“七天搞定公务员”“交XX万元包过”等谎言,骗取考生...
专栏风险提示
中国信用  |   2021-09-28
春运已经开始了,抢票大战的号角已经吹响。然而,总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盯着我们手里的钞票。来一起看看那些以假乱真的春运诈骗手段吧!1.不法分子制作出高仿真的山寨12306网站,以网络钓鱼的方式进行诈骗。当用户“成功购票”后,款项打给了不法分子设定好的账户,用户的个人信息也会被盗取。2.不法分子将病毒、木马伪装...
专栏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1-09-28
  1月18日,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召开新闻通气会,对外公布2018年第一批被判终生禁驾人员名单,又有5名驾驶员被依法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禁止驾驶机动车。在“禁驾原因”一栏,有4人被标记“肇事逃逸”,1人被标记“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此外,5名禁驾司机中,有两人是在“实习期”。 201...
专栏风险提示
德州晚报  |   2021-09-28
当你发出微信红包后,素未谋面的对方会返一个钱更多的红包回来,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你信吗?偏偏有人相信了,结果掉入了诈骗陷阱。4月1日,四川省南充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发布消息称,近段时间以来,全市通讯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类型是兼职刷信誉、冒充公检法、贷款诈骗,此外还有虚假投资、冒充客服退款退税等类型,也...
专栏风险提示
中国信用  |   2021-09-28
被“免费旅游”吸引,老年人全程被冒牌“专家”忽悠,最后买回家十几万的保健品;接到推销电话,老年人连续多年将退休金投入毫无市场价值的“收藏品”,最终被家人发现并报警……大量案例显示,受生理、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影响,老年人更易成为骗子的目标。近日,北京市老龄协会和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联合推出《老年人防骗攻...
专栏风险提示
中国信用  |   2021-09-28
“最近艺术品收藏太火了,有没有快速入门的书推荐?”“对艺术品特别感兴趣,哪个门类适合投资?”“有一些闲钱,想买点东西,买什么合适?”……随着艺术品价格不断突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品收藏且想分一杯羹。很多对收藏感兴趣、对艺术品市场“着迷”的爱好者欲寻求快速入行的捷径,但收藏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欲进...
专栏风险提示
中国信用  |   2021-09-28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消费者张女士去年12月参与天猫“澳森旗舰店0元购跑步机”的活动。商家宣称购买店内指定跑步机,40天内累计跑步35小时以上可全额返还1499元的购机款。可她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后,却被商家告知有违规、作弊的情况,系统显示她有换人的嫌疑,不能退款。眼看着1499元的购机款要打水漂,自己又拿不出证...
专栏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1-09-28
近年来,围绕“免密支付”产生的纠纷和诈骗日趋高发,一些视频网站、购物网站等平台会在购买会员时先推出一个“1分钱体验一周”“1元钱体验30天”等活动,同时为用户默认开通“免密支付”“自动续费”两大功能,如果用户开通了免密支付且没有留意到这个条款,那么就很有可能每月都会支付相应的费用。此外,很多电信诈骗分子...
专栏风险提示
中国信用  |   2021-09-28
首页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 GO
热点关注